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讲好科技故事 展现时代风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2)

来源:气象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的科幻文学创作中,王晋康《宇宙晶卵》讲述少年绝境求生的成长历程,不仅表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还呈现了一个硅基生命体的生成

近年来的科幻文学创作中,王晋康《宇宙晶卵》讲述少年绝境求生的成长历程,不仅表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还呈现了一个硅基生命体的生成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冲突和合作。刘慈欣《黄金原野》讲述地球居民通过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用19年时间关注“黄金原野号”飞船上的飞行员爱丽丝,并倾注无限深情的故事。尽管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但人性的光辉依然带给我们持久感动。陈楸帆《巴鳞》中的巴鳞是一种类人生物,它会逼真地模仿人类动作,却对人紧闭心扉。主人公为了能够和巴鳞进行有效沟通,试图用巴鳞的听觉、视觉和感知系统来认识世界。尊重差异、和而不同,这种东方式的智慧为科幻小说带来别样意趣。

制图:赵偲汝

讲好科技故事,展现时代风貌。新时代文学在书写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开拓了文学视野,提升了文学格局,锤炼了文学扎根生活、书写时代的坚实质地。科技领域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文学领域的科技书写以丰富的形式凝聚奋进力量,激励人们用科技创造未来、用奋斗实现梦想。

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技术支持下的文学果实,不少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都对科技怀有天然的亲近感。网络文学对科技题材的开掘颇为立体,内容上和行业故事、青春故事相融合,叙事上发挥类型优势,注重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写出了科技题材的青春气息和热血气质。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科技与工业、企业、创业结合,书写科技创新对各行各业的强大推动作用,讴歌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齐橙《大国重工》梳理了我国重工业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工业人忍辱负重、追求卓越的光辉岁月。郭羽、刘波《网络英雄传》中,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抓住网络技术变革的重要机遇,以模式创新开疆拓土,展现了互联网科技人才筚路蓝缕的韧性和坚毅。

近年来,从记录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陈新《嫦娥揽月》、赵雁《筑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纪实》,反映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何建明《大桥》、曾平标《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到讲述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发的龚盛辉、曾凡解《决战崛起——中国超算强国之路》,展现中国核电发展历程的王敬东、朱向军《“华龙”腾飞》……一批关于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的报告文学,通过细致详尽的记录和生动曲折的叙事,写出科技创新的非凡历程,留下一份份生动详实的时代记录。

创业创新与奋斗人生的双重变奏

(作者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图为“中国天眼”全景。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科幻文学以其大开大合的时空想象和放眼宇宙的宏大视野,赋予科技题材更恢弘的气象。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中国科幻创作在仰望宇宙星空的同时,也脚踏中国大地,从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出发,注重文体上的探索,力求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新时代的科幻小说和网络文学一起,在对外传播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形式。

相较于其他科技题材文学作品,科幻题材尤其凸显“向未来”的创作自觉。科幻文学是建立在科学地基上的未来想象,对未来的预言常常来自当下科技的启示,对科技现实的观照又因未来视角的加入而拓展了广度和深度,从而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思考科技发展、思考人与科技的关系等命题。

网络文学内容上和行业故事、青春故事相融合,叙事上发挥类型优势,注重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写出了科技题材的青春气息和热血气质。

核心阅读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 网址: http://www.qxkjzz.cn/zonghexinwen/2022/0621/1497.html



上一篇:农业寻求确定性,气候气象投资崛起
下一篇:(科技)综述:欧洲多国迎高温“烤”验 极端天

气象科技投稿 | 气象科技编辑部| 气象科技版面费 | 气象科技论文发表 | 气象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气象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