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威海气象局发布气候情况,降水和高温日数均比

来源:气象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15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单宝臣,威海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崔宜少,威海市气象台台长梅婵娟介绍威海2022年以来气候概

8月15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单宝臣,威海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崔宜少,威海市气象台台长梅婵娟介绍威海2022年以来气候概况和气象服务有关情况。今年截至8月13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98.7毫米,较常年偏多117.3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35.9毫米。全市平均气温12.9℃,较常年同期偏高0.6℃。其中,4-5月,威海全市平均降水量13.5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全市旱情严重。

汛期以来,截至8月13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4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06.4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150.1毫米。其中,6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21.8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多,较常年同期偏多146.0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130.6毫米;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3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7.7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79.5毫米。气温偏高,变化幅度不大。2022年6-7月,全市平均气温23.8℃,较常年同期偏高0.6℃。其中,6月偏高0.4℃,7月偏高0.7℃。今年,市区已出现4天超过35℃的高温天气,这是自1959年威海市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高温日数最多的一年。

预报预警方面,开展威海极端大风和强对流本地特征和预报方法研究,提升应对灾害性大风预报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建设,与应急、海洋、海事、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均建立了相关预报预警联动机制。

气象服务方面,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服务产品开发,尤其是面向不同行业需求,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制定气象和海洋预报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渔区分区分时段精细化预报;深化海上航线、港口、海洋牧场等专业气象服务,开发了专项服务平台,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作为中国气象局布点的全国三个海洋广播电台之一,持续守护黄、渤海海上安全,为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做贡献。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为全市1000余种粮大户以短信、微信等方式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研发威海市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技术,并获实用新型专利,利用气象行业资源提升生姜品牌价值;开展乳山茶叶气候品质评价,助力茶企茶农增收。

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强高层次人才引领,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加强重点任务攻坚;去年有3个创新团队取得实质性成果,今年又组建了5个创新团队;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相较去年翻了一番多,营造崇尚科研的浓厚氛围。

气象监测方面,持续加强海岛站、林区站、船载站等建设,进一步优化观测站网建设布局,目前拥有各类观测站点110余个,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建设有全国首个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太阳射电望远镜和全省首个国际航线船载自动气象站,承担着重要的气象数据传输工作。

今年以来,威海市气象局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工作,在全市气象部门深入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促进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提升,全力服务保障威海“走在前、开新局”。重点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进行学习、宣传、贯彻。采取多种形式对《纲要》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及地方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威海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贯彻落实《纲要》作出批示,威海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对具体工作提出要求,在全市各级政府中营造了进一步关心气象、投入气象、发展气象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纲要》,在各项业务中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面,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是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格局。今年4-5月,威海全市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旱情严重。对此,人影办协调各成员单位强化联合会商、研判,抢抓有利时机,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次,发射火箭弹154枚,最大限度增加降水量和水库蓄水,为缓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生态环境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监管方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升放气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防雷和升放气球社会监管,今年以来对41个重点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防雷检查,对145个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升放气球巡查4次。

记者 连宁燕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 网址: http://www.qxkjzz.cn/zonghexinwen/2022/0815/1516.html



上一篇:比宝马M4还快 这凯迪拉克CT4买到即升值!搭载3
下一篇:新型人工影响天气遥感探测无人机系统首飞成功

气象科技投稿 | 气象科技编辑部| 气象科技版面费 | 气象科技论文发表 | 气象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气象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